[譯文]HTML語義和搜索引擎優化

翻译文字还有待完善,有阅读不通顺的地方请在评论中指出。

导言

什么是POSH ? 不,这不是一些新的网页设计上的时尚的宣传- POSH是Plain Old Semantic HTML(清晰老式语义化HTML)缩写 。 语义的HTML这个词被用于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它起源于一个目标:使用语义化的标记和属性建立XHTML文档,而不是用表象的HTML 。POSH这个名词被创造出来,因为一群高度值得尊敬的网页设计师想有一个简短的便于记忆的,能轻松捕捉的语义化HTML本质概念 。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谈到为什么你应该使用POSH,准确的说是你如何去实施它(很多人很早就开始去做了,一些人或许还不知道他!) ,以及如何有效的使用他提升你的网站的SEO效果。我还会简要的在文章的末尾介绍一下微格式。

Continue reading →

部份HTML標籤的英文全稱、意義

  • 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即超文本标记语言
  •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
  • 语义(Semantics)

  • <a>:anchor 定义锚
  • <abbr>:abbreviation 定义缩写
  • <acronym>: 定义只取消首字母的缩写
  • <address>:定义地址元素
  • <area>:定义图像映射内部的区域
  • <b>:bold 定义粗体字
  • <base>:定义页面当中的所有链接的基准链接
  • <bdo>: bidirectional override 定义文字的显示方向
  • <big>:定义大号字
  • <blockquote>:定义长的引用
  • <body>:定义body元素
  • <br>:break 插入一个回车
  • <button>:定义按钮

Continue reading →

一些資料,有關Web標準、重構、語義

網站重構協會
http://www.webrebuild.org/index.htm

HTML5規範
http://www.whatwg.org/specs/web-apps/current-work/

◆《重构之美》总目录 ◆
http://yuntian.cnblogs.com/archive/2006/03/25/358776.html

中国式WEB标准
http://www.cssforest.org/blog/index.php?id=93

对WEB标准的理解
http://www.cssforest.org/blog/index.php?id=123

你是一个职业的页面重构工作者吗?
http://www.cssforest.org/blog/index.php?id=121

语义、标准和样式
http://dancewithnet.com/2008/05/12/semantics-standards-styling

Web标准 和 网站重构只是一种思想
http://www.chinaz.com/Design/Rules/0122640192009.html

所谓的web标准,WEB标准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结构化标准(XHTML、XML)、表现标准(CSS、XSLT?)、行为标准(DOM、ECMAScript)。这些东西在网上一搜一大把,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要用标准(http://www.456bereastreet.com/lab/developing_with_web_standards/zh/#webstandards)有人会以为使用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标准。其实,《网站重构》一语道破天机:为了网站能“活”得更长久,为了提高网站的可访性,更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必须采用Web标准!这里有三个“为了”,没有一个是为了标准。标准只是手段。

  • 更简易的开发与维护: 使用更具有语义和结构化的 HTML,将让您更加容易、快速的理解他人编写的代码。
  • 与未来浏览器的兼容: 当您使用已定义的标准和规范的代码,那么您这个向后兼容的文本就消除了不能被未来的浏览器识别的后患。
  • 更快的网页下载、读取速度: 更少的 HTML 代码带来的将是更小的文件和更快的下载速度。如今的浏览器当处于标准模式下将比它在向下兼容模式下拥有更快的网页读取速度。
  • 更好的可访问性: 语义化的HTML(结构和表现相分离)将让使用读屏器以及不同的浏览设备的读者都能很容易的看到内容。
  • 更高的搜索引擎排名: 内容和表现的分离使内容成为了一个文本的主体。与语义化的标记结合会提高您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 更好的适应性: 一个用语义化标记的文档可以很好的适应于打印和其他的显示设备(像掌上电脑和智能电话),这一切仅仅是通过链接不同的 CSS 文件就可以完成。你同样可以仅仅通过编辑单独的一个文件就完成跨站点般的表现上的转换。

標籤語義化

前两天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一个WD培训,有一节课讲了标签语义化,听了之后感觉特别有用,更正了我以前对 HTML 和 CSS 的错误看法。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人可以通过视觉的划分判断内容的语义,搜索引擎看到的只是代码。搜索引擎只能通过标签来判断内容的语义。 以前我真的没有怎么重视过搜索引擎,现在开始比较在意了,因为页面的很大一部分流量是来自搜索引擎的,要使页面尽可能地对搜索引擎友好,所以就要尽可能地使标签语义化。

以前以我对web开发的粗浅理解,觉得写一个好的符合标准的页面只需要把结构和表现分离,然后不要使用table,font等标签就行了,至于通篇都是div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CSS很强大。但是,所有的标签都是有自己的语义的,下面给出一部分标签的语义:

div 语义:Division(分隔)
span 语义:Span(范围)
ol 语义:Ordered List(排序列表)
ul 语义:Unordered List(不排序列表)
li 语义:List Item(列表项目)
…………

如果无视标签语义和默认样式,所有标签都用div,其实也是可以写出来视觉效果很好的页面,只要你灵活运用CSS。但是那样的话虽然视觉上达到了要求,但是整个页面一点语义都没有,搜索引擎还是看不懂。所以,要记住:

结构(html)才是重点,样式(css)是用来修饰结构的。所以,要先确定html,确定标签,再来选用合适的css。

一般来说,所有的标签都会有一个默认的样式,所以一个简单的判断网页标签语义是否良好的方法就是:去掉样式,看网页结构是否组织良好有序,是否仍然有很好的可读性。

另外,值得重点提及的是h标签,h标签的语意是标题,搜索引擎对这个标签比较敏感,特别是h1,和h2。一个语义良好的页面,h标签应该是完整有序没有断层的。也就是说,要h1,h2,h3,h4这样推下来,不要h1,h3,h4,漏掉h2。一个结构良好的网页,h标签可以组织起一个网页的大纲。

以上这些东西都是WD的工程师阿当讲的,我受益匪浅,加深了对html的理解。HTML 虽然很简单,但是要用好也是很不容易的。

[轉载] http://www.zhuoqun.net/html/y2008/1096.html
另外,兩篇相關的文章:《语义化你的HTML标签和属性》《罕为人知的语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