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的命名參考

1.
全部的/整个的/全体的:entire / whole
分段:section
部分的/段面的:sectional
平面:plane
個人資料/注冊信息:profile
尾部/附於其後:tail
扩張/展開:expand
折疊/合並:collapse
摘要:summary
修剪/整理:trim
裝飾/使生色:adorn
半徑:radius
圓/輪/球形:round
圓/循環/環繞:circle
角/棱/角落:corner
圓角/彎曲的角:CurvyCorners
==選項卡==============
tabs
tabNav / tabMenu
tabConWrap / tabConBg(經常需要在内容區上面加多一個元素,放背景)
tabCon1
tabCon2
tabCon3
tabCon4
====================

Continue reading →

css文檔流與block級塊元素和行内元素inline

  CSS文档流与块级元素(block)、内联元素(inline),之前翻阅不少书籍,看过不少文章, 看到所多的是零碎的CSS布局基本知识,比较表面.看过O’Reilly的《CSS权威指南》发现里面提到的文档流概念让我很敏感. 可恶的是书中并没有解释文档流是什么东西,或许作者觉得这个太简单了以至于不值一提.但我觉得,这个概念实在太重要了.理解了它,一堆CSS布局的理论都 变得易于理解,并且体会到CSS这套设计的合理性所在. 于是我根据猜测,再加实验,得出一下说法.如有错误,纯属正常。

文档流
将窗体自上而下分成一行行, 并在每行中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排放元素,即为文档流.
每个非浮动块级元素都独占一行, 浮动元素则按规定浮在行的一端. 若当前行容不下, 则另起新行再浮动.
内联元素也不会独占一行. 几乎所有元素(包括块级,内联和列表元素)均可生成子行, 用于摆放子元素.
有三种情况将使得元素脱离文档流而存在,分别是浮动,绝对定位, 固定定位. 但是在IE中浮动元素也存在于文档流中(还让我觉得这样很合理)。
浮动元素不占任何正常文档流空间,而浮动元素的定位还是基于正常的文档流,然后从文档流中抽出并尽可能远的移动至左侧或者右侧。文字内容会围绕在浮动元素周围。当一个元素从正常文档流中抽出后,仍然在文档流中的其他元素将忽略该元素并填补他原先的空间。
浮动概念让人迷惑根源在于浏览器对理论的解读造成的。只能说很多人以IE做标准,其实它不是。
基于文档流, 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以下的定位模式:
相对定位, 即相对于元素在文档流中位置进行偏移. 但保留原占位.
绝对定位, 即完全脱离文档流, 相对于position属性非static值的最近父级元素进行偏移
固定定位, 即完全脱离文档流, 相对于视区进行偏移.

  接下来还有几个问题我搞不明白的

Continue reading →

清理浮動的全家

  轉載一篇關於清除浮動的文章,和以前網上看到那些不同,該文章除了列出多種方法外,還分析每種方法的優、缺點,還有建議。

  早段时间特别的忙,忙到站点一直没有更新;但是这段时间也是偷偷的做了一些的工作,比如对站点的JS进行了压缩,构思labs分站以及聚合分站。

  而此段时间最烦的是森林群里面的一群人每天上班都在吵,然后我就每次都装嫩的在里面问:“各位高手,劳烦请问一下;清除浮动怎么弄?”

  清除浮动一个凡是做页面的人都会遇到的一个东西,但是是否大家都能够清楚的知道,全方位的了解呢?于是一闲下来了马上写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不能讲面面俱到,然而基本能将我所知道的倾囊相授了。

我们粗略的一起来看看清除浮动的办法一共有多少个。对应的DEMO

  1. 采用伪类:after进行后续空制的高度位零的伪类层清除
    优点结构语义化完全正确,不会产生其余的怪异问题。
    缺点复用方式不当容易造成代码量急剧增大。
    建议最外层轻浮动时使用,或清晰模块化复用方式的人使用。
  2. 采用CSS overflow:auto的方式撑高
    优点结构语义化完全正确,代码量极少。
    缺点多个嵌套后,点击最外层的轻浮动框会遭成最外层至最内层内容全选(FF);或者在mouseover造成宽度改变时会出现最外层模块有滚动条(IE)。
    建议内个模块使用,请勿嵌套
  3. 采用CSS overflow:hidden的方式产生怪异适应
    优点结构语义化完全正确,代码量极少。
    缺点内容增多时候极易不会自动换行而内容被隐藏掉。
    建议宽度固定时使用,请勿嵌套
  4. 采用display:table将对象变成table形式
    优点结构语义化完全正确,代码量极少。
    缺点盒模型属性已经改变,可想而知奇异事件自然多得你数都数不到。
    建议如果你不想改Bug改死你的话,最好不要使用;不过可以作为alpha版本当中临时性的忽悠下测试。
  5. 采用div标签,以及css的clear属性
    优点代码量极少,复用性极高。
    缺点完全不能完美的适应语义化,不利于改版以及需求变更。
    建议初学者使用,可以让你快速的解决浮动问题。
  6. 采用br标签,以及css的clear属性
    优点语义化程度比第5种情况要更优;代码量极少,复用性极高。
    缺点语义化依旧不完美,不利于改版以及需求变更。
    建议初学者使用,可以让你快速的解决浮动问题。
  7. 采用br标签,以及其自身HTML的clear属性
    优点语义化程度比第5、6种情况要更优;代码量最少,复用性极高。
    缺点语义化依旧不完美,不利于改版以及需求变更。
    建议引导初学者思维升级时使用,让其明白与其用classname来控制一种表现,倒不如回归到WEB1.0的时代的网页直接用html属性来控制表现,毕竟后者的代码量更少。

尊重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轉載]http://www.twinsenliang.net/skill/20090413.html

SEO中HTML/XHTML標籤權值分析

转载一篇流传比较广的SEO和HTML标签权重的观点,没有权威检测

很多做CSSER的不会去关心SEO,认为这个只是决策者要考虑的问题,不过我觉得优化是要从基础开始做的。无论是整个页面的布局,还是每个标签的使用上,不仅要符合W3C对标签的使用规范,而且要对页面优化,和权重的分布行进把握!下面使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还可以留言探讨。

权重分值排列

内部链接文字:10分  
标题title:10分  
域名:7分  
H1,H2字号标题:5分  
每段首句:5分  
路径或文件名:4分  
相似度(关键词堆积):4分  
每句开头:1.5分  
加粗或斜体:1分  
文本用法(内容):1分  
title属性:1分 (注意不是<title&;gt; 标签, 是title属性)  
alt标记:0.5分  
Meta描述(Description属性):0.5分  
Meta关键词(Keywords属性):0.05分
Continue reading →